napoliana2.jpg 

無意間看到這篇,挺好,文末有原文連結。

文中提到的「napoletana」...很巧的,家裡有一個,多年前在hola買的。

當時並不知道那壺的故事,只是在一排華麗的咖啡壺裡,看到純樸可愛的...套疊鋼杯,隨口請教了店員妹妹。人家說那是「拿坡里咖啡壺」...因為曾經在拿坡里的舊時回憶,聽到「拿坡里」三字,順手就買了,回來照說明書試煮了幾次,然後,就和眾咖啡壺排排站放著。

兩個鋼杯之間,其實還有個放咖啡粉的「夾層」。鎖住咖啡粉,放進下層,套上上層,放到火上煮,水燒開了上下翻轉,開水透過夾層滲露到下層,咖啡就好了。

NAPOLETANA

最初一直糾結鋼杯裡的水到底開了沒?兩個鋼杯套得密不透風,完全沒一點跡像。煮幾次,稍有經驗,戴上隔熱水套輕輕摸一下壺子,就能感受裡面是否在「沸騰」。

napoletana的設計很貼心,除了上下兩層和中間的夾層,還附了一個小小的蓋子。咖啡煮好拿開下層杯子和夾層的咖啡,真的很像鋼杯,但蓋上貼心小蓋子,馬上變身樸實風的咖啡壺。

同時用brika和napoletana煮同一種豆子,風味差異很明顯。napoletana煮出來的咖啡並不淡,但入口像是咖啡口味的開水...很溫和很順暢。不加糖、奶精,喝著都舒服。

napoliana3.jpg

《最愛跑題之拿坡里記憶》

曾經在拿坡里小鎮,遇到一個煮咖啡的bartender,很義大利的,很深的眼睛,Tom Cruise般,至今最記得的就是那雙眼睛。

石灰岩山城的小酒吧,電視上播著Chanel V,某位叫不出名字的台灣vj在講話,喝著corona...凌晨的那不勒斯港,海風清爽...很偶然的遭遇了很不義大利、很不觀光客的這些。

沒有在拿坡里看過napoletana,當時,山寨小湯煮咖啡用的是cyphone...

那晚的lobby,大堂經理是聖誕老公公般的阿伯,彈著古老的風琴,眾住客跳著一種像土風舞的拿坡里舞。阿伯看到外地人來,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線,問了台灣有啥好聽的歌?於是雙十年華的台灣妹妹哼了段台灣小調「何日君再來」,只兩三句,阿伯跟上了和弦、節拍,拿坡里的古老飯店變身那卡西。

好花不常開,好景是否仍在?

ps.

關於napoletana官方說法

http://www.portanapoli.com/Eng/Gastronomy/neapolitan-coffee.html

http://www.portanapoli.com/

 義大利平民咖啡哲學─by義往情深 

 《2000/04/09》 天氣 熙熙春日
最近一家義大利知名的專業咖啡烘焙商, 進軍日本, 設立該公司全球第一家咖啡館, 在日本東京都形成了一股喝義式咖啡的旋風。據聞台灣將是這是股旋風吹襲的第二個目標。這對台灣咖啡族而言, 或許是值得雀躍與驕傲的事, 畢竟台灣的咖啡消費市場, 已足以吸引這家全球知名的咖啡商, 把他的第二家咖啡館設在台灣。

由於目前被公司派駐在義大利的熱內亞(Genova)工作, 所以有機會觀察、比較咱們台灣人與義大利人對咖啡的態度上的差異。而當我把這條新聞與義大利籍同事分享時, 我看到的竟是義大利人對這個商業事件感到不可思議的表情。

自己是個喜歡喝咖啡的人, 卻一直對煮咖啡沒有興致。儘管自己周遭一些喝咖啡喝成精的朋友, 早已身教、言教俱來的教導我煮咖啡的技巧, 例如咖啡粉的保鮮、攪拌、沖煮等大大小小、公開、私傳的咖啡烹煮絕技, 我都只能點頭嘖嘖稱奇! 當那香味四溢的咖啡咕嚕下肚, 就像是喝了孟婆亭的忘魂湯一般, 先前教的技巧全忘光了。 對那些朋友煮咖啡的細活, 就只能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不佩服的話, 就沒人煮給我喝啦! 呵!呵!), 卻對那眾說紛紜, 多如狗毛的絕技, 始終敬謝不敏。個人對於生活的瑣事是盡量大而化之, 儘管自己也喜歡炒炒煮煮, 只是對咖啡啦! 老人茶啦! 等等技巧層次較高的技藝, 我都只有張口等喝的份。

喜歡咖啡的人, 都知道義大利是個咖啡香處處飄逸的浪漫國度。義大利人更自豪地認為只有義大利的咖啡才稱得上是咖啡, 這句話也頗受到全世界多數咖啡迷的認同。可是在義大利, 咖啡絕對不是高檔的飲料, 達官顯要、販夫走卒都喝著相同的咖啡。

在義大利人的日常生活裡, 大致來說, 咖啡就只有兩種區分。一是caffe, 另一就卡布其諾(cappuccino)。絕對找不到什麼其他如炭燒咖啡、飄浮咖啡、巴西咖啡、曼特寧咖啡…等等之類的。根據辦公室Stefania小姐對我介紹義大利咖啡的分類, caffe又分在家裡以moka壺煮的叫做moka, 在餐廳或Bar裡用咖啡機煮的才叫espresso。因此到咖啡店磨咖啡豆時, 店員只會問客人是moka或bar。 意思是問咖啡粉是要放在咖啡壺煮的? 還是放在咖啡機煮的? 無論moka或espresso, 喝的時候, 通常是不加牛奶的。只有卡布其諾才加牛奶, 而且卡布其諾多在早上喝, 過午喝牛奶或卡布其諾, 在義大利是罕有的事。 不然, 就是胃不好的人, 才會在caffe裡加少許的牛奶中和一下。至於台灣咖啡店裡, 常見到的拿鐵(Latte), 在義大利也是找不到的, 這裡並沒有咖啡叫latte, 因為「latte」義大利文是牛奶的意思。如果真的要點牛奶咖啡, 則是必須點「caffe e latte」, 若只講「latte」, 那上桌的絕對是一杯純純的鮮奶, 而不是咖啡。

義大利的咖啡豆消費量, 是世界上屬一屬二, 本身不盛產咖啡豆的義大利, 每年花在買咖啡豆的外匯, 可是大把大把地支出都不會心疼的。沒了咖啡, 恐怕這整個國家都要停止運作了。咖啡機在辦公室裡, 就跟醫護急救箱一樣同屬必要的設備, 甚至比醫藥箱還來得重要。我觀察辦公室義大利同仁喝咖啡的習慣, 歸納出在上班時間, 起碼每天三杯咖啡。早上一杯, 午餐餐後一杯, 下午三、四點再一杯。這不包括他們早餐在家裡喝的, 偷溜到辦公室外面喝的, 以及晚餐餐後喝的。義大利人晚餐吃得晚, 往往跟他們在餐館吃飯到夜半十一、二點, 服務生還是按例會問需不需要咖啡, 還真的看到許多義大利人舉手要咖啡呢! 問他們難道不怕影響睡眠嗎? 他們卻反問我:「會嗎?」

在這麼一個咖啡比可樂便宜, 煮咖啡比煮開水方便, 咖啡Bar比電話亭還要普遍的國度裡, 不喝咖啡都會覺得過意不去。所以來到義大利後, 自己喝咖啡的「能力」, 已經從一天一杯即溶咖啡的極限, 提高到一天三杯「濃縮」咖啡下肚, 可以臉不紅、心不喘的境界。

第一次看義大利人煮咖啡是在Stefania小姐的家裡。當時只看她從廚檯上的鋁罐, 把咖啡豆粉舀進咖啡壺(俗稱Bialetti 或Moca Espress壺)裡, 就直接放在爐子上燒, 待水滾了, 熄火之後, 就倒出一杯一杯黑不溜丟的咖啡。從頭到尾, 只見她一派輕鬆樣。那A按ㄋㄟ? 在印象中, 煮咖啡不是要守在爐旁, 如臨大敵一般, 待水滾了之後, 還要拿著手錶讀秒嗎? 而且咖啡粉不是要放在密不透氣的罐子裡, 並放在冰箱裡嗎? 我的種種疑問, 把Stefania小姐搞得莫名其妙, 我對一個打從娘胎就喝咖啡的義大利恰查某, 提出這麼多對她煮咖啡的質疑, 我真是不要命了。還好, 當時她只是對於我把「煮咖啡」搞得如此慎重其事, 顯得不以為然而已。

她的不以為然, 卻令我暗自欣喜(因為我一直把煮咖啡視為畏途), 我一再地與她確認煮好喝的義大利咖啡真的可以這麼輕鬆嗎? 最後, 只有從她嘴裡得知唯「二」的要訣: 第一、不要買鋁製的咖啡壺, 鋁製的對身體不好, 喝了會致癌。二、煮咖啡的器具, 千萬、千萬不要以任何洗潔劑清洗, 只能以清水沖洗。不然, 咖啡煮出來後會有洗潔劑的味道。 這道理與咱們老人茶的養壺有異曲同工之妙。真是怪怪的兩點要訣, 我還以為會聽到什麼了不得的密訣, 不過倒也確定一件事, 那就是「煮咖啡是輕鬆不過的事了。」

既然煮咖啡可以如此輕鬆, 我也為之手癢, 想買把咖啡壺試試。正好台北同事託我找找阿雷西(Alessi)牌的摩卡壺(moka), 我想就藉這機會自己也選一把吧! 於是又麻煩Stefania小姐帶著我到傳統市場找。咖啡是義大利平民化的飲料, Alessi的昂貴價格, 卻讓Stefania小姐咋舌, 因為一把傳統三杯份的咖啡壺幾佰塊就買得到, 而那傳統鋁製的畢雅雷帝壺, 更有意想不到的低價呢! 造型設計討喜的Alessi牌咖啡壺, 驚人的天價, 使得Stefania她一再問我:「你真的要幫你同事買這麼貴的咖啡壺嗎?」當場我並沒有買, 心想, 就算台北同事真的凱到願意花台幣三、四千塊買一把, 此舉千萬不能讓Stefania小姐知道, 否則只怕咱們驚人的消費能力會讓她把咱們與「凱子」聯想在一起。所以在她面前, 還是裝得務實點才是。回家後, 再與同事聯絡看看, 看他是不是願意被當凱子再說。

目前義大利的家庭用咖啡壺, 最普遍, 也最為人熟悉的就是由畢雅雷帝(Bialetti)於1930年設計的咖啡壺。方便、平價是它的特點, 在義大利, 幾乎家家有一把。 這款咖啡壺可說是義大利市場上的主流, 而且品牌眾多, 當然其中以Bialetti摩卡壺同名的品牌最受歡迎, 只是這款壺大多仍是以鋁為主要材質。也有許多品牌, 包含Bialetti廠都出品新造型的咖啡壺, 沖泡原理仍與原創的虹吸原理相同, 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偶然的機會下, 務實的Stefania小姐提到她一生最難忘的一杯咖啡, 是十年前喝過一種用古老拿坡雷塔那咖啡壺(napoletana)煮出來的咖啡。她形容以這種拿坡雷塔那咖啡壺壺煮出來的咖啡, 有義式咖啡的內涵, 卻不會有一般義式咖啡利口的口感。她嘖嘖舌頭, 彷彿還能回味起當時那股奇妙的風味。看她那陶醉的模樣, 真是引起我莫大的興趣。因為, 個人也覺得義大利caffe的味道過重了些, 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 我總是捨caffe而求cappuccino的。既然有一種器具, 可以把咖啡煮得既香醇又順口, 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嘗試看看。問她何處可以尋得拿坡雷塔那咖啡壺, 只見她黯然地搖頭。因為她這一生也只嘗過那麼一次, 拿坡雷塔那咖啡壺太罕見了。事後我問了其他義籍同事, 之中有人看過、聽過甚至喝過, 卻始終沒有人知道在熱內亞城, 哪裡可以找得這種咖啡壺。

就在那次為同事找Alessi咖啡壺的店家裡, 我無意間發現的一種怪怪的不鏽鋼壺, 看起來像是兩個鋼杯上下扣在一塊, 卻只有一個壺嘴, 不曉得作啥用途。我歪著頭, 結巴地唸著那灰舊盒上, 粗糙印刷的義大利文『na-po-le-ta-na』, 剎時天雷勾動地...,不…, 是腦中霹靂一閃, 這不就是神秘的拿坡雷塔那咖啡壺嗎? Stefania小姐聽到後, 毫不考慮地從我手中奪走第一把拿坡雷塔那咖啡壺, 並決定買下它。 哇咧! 怎麼被她搶先, 我急著在架上翻找第二把, 最後是飛身一躍, 從最上層的物架上, 取下同樣蒙上一層灰的另外一把, 拍下其上的灰塵, 二話不說, 也賣了它。然後, 我與Stefania都忘了同事交代的Alessi, 就迫不及待地各自回家, 準備親身體驗一下拿坡雷塔那壺煮的咖啡。

拿坡雷塔那壺是相當原始的咖啡壺, 據說源自於義大利拿坡里(Napoli)。因為它原始, 所以發明當時, 還不懂得利用所謂的虹吸原理。它的構造上並不算複雜, 所以我才能在電話中, 很容易地與Stefania小姐搞清楚要如何使用它。拿坡雷塔那壺主體共三件, 分別是上杯、下杯與濾筒。烹煮的時候, 下杯裝入生水, 再把濾筒放進去。濾筒上部, 放咖啡粉, 蓋上濾蓋, 最後上杯套扣上去, 便可以放在爐上煮了。等水燒滾了, 見蒸氣從下杯小孔冒出, 必須把整個壺倒轉過來, 讓上杯變下杯, 下杯變上杯, 讓原先在下杯的開水, 經過濾筒裡的咖啡粉, 滴到原先的上杯, 由於整個過程在近似密閉的壺裡進行, 直到倒出咖啡後, 才真正聞得到咖啡的香氣。

自己嘗過拿坡雷塔那壺煮出來的咖啡後, 口感真的是如Stefania所說般的溫和, 我想這可能和開水經過咖啡粉的過程與時間有關吧! 為何會有如此的溫順的口感, 因為不懂, 所以說不上來。 如今自己已經喜歡上拿坡雷塔那壺煮的咖啡, 也上了它的癮了。只是對於這款逐漸被遺忘的咖啡壺, 感到有些惋惜。我想這壺被逐漸取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烹煮上的不便。畢竟等水燒開, 還要把整個壺倒轉的過程, 不像畢雅雷帝等一般摩卡壺, 透過虹吸原理, 開水自然往上鍋跑來得方便與安全。再來, 咖啡與菸、酒一樣, 是會有癮頭的, 喝慣了重口味的義大利人, 要改喝較順口的拿坡雷塔那壺, 是很難的事。像Stefania的另一半Albeto先生, 就是一位典型的heavy coffee drinker。連家裡咖啡壺煮的咖啡都嫌味道太淡薄, 只有Bar裡的espresso才能解癮, 所以據說拿坡雷塔那壺煮得咖啡, 對Albeto先生而言, 就宛若稀釋過的咖啡一般, 淡而無味呢!

咖啡, 在義大利真的是很生活化與平民化的, 是再簡單不過的日常飲料。義大利人不像一些東亞新富國家裡, 剛學喝咖啡的新興貴族, 執著於曼特寧、藍山、巴西...等不同的咖啡品種與等級。義大利的咖啡是平易近人的, 不是階級畫分的工具與標準, 如此不做作的咖啡哲學竟成了義大利人的另一種驕傲。

Stefania提醒我, 必須把握在義大利的機會, 多喝幾杯義大利caffe。否則, 到時任滿回國, 即使找得到正統的義式咖啡, 卻可能要多花好幾倍的價錢與功夫, 才能重溫義式咖啡的香醇呢! 有道理, 就停筆於此, 煮咖啡去囉!

http://blog.xuite.net/ren.teng/italia2000/66347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ne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